红网时刻新闻11月18日讯(通讯员 李佳 李啸)为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和争创更多的质量品牌,11月17日,永州市市场监管局举办了2022年永州市质量提升暨品牌建设业务培训班。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强市工作相关科室及直属机构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培训;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线业务骨干,全市获得省、市、县(市、区)长质量奖相关企业及部分优秀规模企业质量负责人在各县市区分会场通过“云课堂”参加培训。

永州市市场监管局“质量云课堂”培训主会场。
培训班邀请了湖南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知名卓越绩效模式专家、中质协卓越绩效模式及质量奖评审员欧阳胜雄专题授课,全面讲解了质量强国战略、质量强省政策背景、首席质量官制度与标准,详细解读了中小企业品牌培育、质量与品牌标杆创建,交流探讨了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经验做法。

宁远县市场监管局“质量云课堂”培训分会场。
?为什么说管理不好的工厂都是计件工资模式呢?很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整体缺乏管理,企业没有管理的氛围,很多时候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老板也不喜欢特别烦人的管理,希望运用计件工资模式来提升工人的积极性,从而强化管理秩序,其实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2016年的时候,我在辅导一家工厂的时候,公司总经理希望车间员工的工资计算方式能够由原来的计时工资改为计件工资。这家公司的制作流程由三个车间四道大工序组成,三大车间是注塑车间、装配车间、包装车间,四道工序是注塑工序、修剪工序、装配工序、包装工序。
总经理希望四道工序都能够实施计件工资,总经理经常去车间查看员工的工作,发现员工工作状态比较懒散,不急不慢,很希望改变这种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我写了一份推行计件工资模式(25问)给总经理参考。
推行计件工资模式25问
1.计件模式推行范围的确定。
装配、注塑、修剪、包装,哪个车间要推行要先确定好。
2.推行计件模式的出发点要界定清楚。
提高工资,提高员工积极性,淘汰员工。
3.如果推行计件模式,公司能承受的最高工资是多少?为什么?
计件工资最怕的就是员工之间相差太大,另外,公司会在隐秘处砍掉高员工工资。需要界定公司能承受的最高工资。
4.计件工资是否考虑公开透明化?
制定的单价是否考虑把工序单价全部打印下发,让员工了解清楚。
5.计件工资的模式需求是什么样的?
全部车间员工一个模式?还是装配、修剪都分开,考虑技能难易度、多能工。
6.计件基础薪资基于什么条件设定?
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高于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
7.计件工资设定时,是否要考虑加班时间?
除工作时间外的时间上班,是否考虑加班工资(计件工资以外)。
8.当出现生产异常时,例如车间突然停电一个小时,计件工资怎么计算?
生产发生异常时,需要进行异常工时统计,并进行转嫁。
9.计件模式是按照个人计件还是团体计件?
个人计件需要考虑工序单价问题,团体计件需要考虑员工出勤问题。
10.团体计件是按照每天结算工资还是按照订单结束计算工资?
每天计算工资相对比较准确(工作时间、人员出勤、异常分摊)。
订单结束计算工资(简单、难以准确衡量当时信息)。
11.当员工出现计件工资纠纷时,应该怎么办?
计件资料信息要统计好,需要专人进行统计计算。
12.标准工时是否已经全部制定?
计件的基础需要有标准工时,用标准工时进行计算相对比较准确,能够很好地反映公司员工的技能水平。
13.对于某些员工计件工资还达不到计时工资标准的时候,是否考虑按照最低计时工资补贴,还是按照实际进行计算
新员工,考虑1~3个月工时补贴方式,老员工个别天数工资低于以前的小时工资,应该按照实际进行计算。
14.计件工资是不是不需要进行统计工作时间了,也就是说A订单从几点到几点进行生产的?
计件工资与生产效率是成正比的,生产效率高意味着计件工资也高,所以,计件推行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统计订单生产时间和生产效率。
15.小时工资标准/计件工资标准设定需要考虑什么?
考虑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公司能够接受的小时工资标准,结合之前计时工资标准。
16.计件工资推行后,员工的个别岗位(工序难度大的岗位、多能工岗位、技能高的工序等)怎么计算?
推行个人计件问题,要考虑工序难易度系数问题。
推行团体计件问题,需要考虑多能工,技能高的工序员工技能补贴的问题。
17.计件模式推行后,员工的全勤奖还要不要?如果要的话,要不要考虑调高或调低的问题?
对于员工来讲,反正是个人计件了,几点上班都可以,有事情就回家。全勤奖需要适当调高一些。
18.全勤奖包不包括在计件工资内,还是公司额外补贴的问题?
计件工资是员工通过努力得来的实际工资,全勤奖是为了月度留住员工希望员工能够上够月度天数的考勤问题。全勤奖建议不从计件工资里面出,公司需要额外补贴。
19.员工认为计件工资低了,怎么办?尤其是推行的前两个月。
前2个月可以试运行,计时和计件哪个高,就按照哪个工资进行计算。
20.如果团体计算,原来相对来说比较熟练的员工有可能会离职,怎么办?
团队计件意味着平摊了他的工资,他觉得不公平。
对于一些技能低的不熟悉的员工划算,
21.原来计时工资时,混日子的员工计件工资会相对比较低,这种情况怎么办?
普遍认为不是员工技能水平问题,而是员工态度问题,且不是新员工,可以考虑换人。
22.计件的基础是标准工时,标准工时准确性的问题。
之前标准工时也是生产部门测定的,那么现在标准工时和生产计件工资挂钩了,意味着标准工时的多少影响着员工工资高低的问题了,建议找独立于生产外的人进行标准工时测定。
23.对于新产品,没有标准工时,怎么计算单价的问题?
某些工序都是通用的,可以预先参考其他产品工序标准工时。个别工序没有的,可以在上线第一天就进行确定,3天后再考虑调整。
24.个别员工可以随着生产的需要,需要来回调的,这种情况怎么计算?
不是常态的话,建议还是按照计件工资计算,需要详细统计员工做得事情,基础统计要做好。
25.物料员、检验员工资的问题,要不要从员工计件工资里面出?
?发现了吗?
近1个月内,每日优鲜、开课吧、YY学车这3家曾有明星代言的互联网企业,或瞒着员工解散团队且没有按辞退正常流程进行,或瞒着学员偷偷申请破产跑路...
真的看着气不过,就来说说。
跟每日优鲜合作过的明星有:张静初等;

跟开课吧合作过的名人有:席瑞;
跟YY学车合作的最大牌:林志颖。

电影 | 上帝之城
01。
每日优鲜辞退员工
对《劳动法》的顶级藐视
网传每日优鲜的做法是怎样的?
前有安排员工居家办公,后有开会直接解散团队、临时告知员工被辞退、直接把他们踢出公司办公系统,没有解约合同,没有离职证明,没有准确的赔偿金额明细。
挺好的,企业真的越来越不把《劳动法》放在眼里了。
但有没有可能人家出于好心让员工居家办公,突然解散团队也是不得已的做法?答案是:即使天塌下来,也绝对不可能。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惜财如命,更别说老板。更何况财务每个月清算的公司流水,是任何公司做任何决策的基石。
老板知道,财务总监知道,部门总监知道,唯独底下拼命干活的基层不知道。
后来每日优鲜出来说:想保障每个员工的合理权益?
《劳动法》白纸黑字规定:
辞退正式员工需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被辞退员工,并且辞退员工当天必须给离职证明、结清工资。
那为什么不提前告知?为什么要直接把线上员工踢出群聊?
企业真的越来越不把《劳动法》放在眼里了。
02。
开课吧和YY学车
一个玩失踪,一个失踪后被“抓回来”
广州的互联网最近真的不太平,开课吧广州分部和YY学车两家大厂一前一后玩失踪。

2022年7月22日,广州“开课吧”被爆料公司全员玩失踪。我看到这个新闻真的觉得太讽刺了,真的太讽刺了。
首先,开课吧是一家互联网培训机构,当然从来没人把一家培训机构当作学校。但是学生们是真真地把每一个给自己授课的人,称呼为“老师”啊!
老师跟公司一起突然玩失踪是什么概念?枉为人师!
这里建议教育局让开课吧给出老师的名单,让这些老师不得在任何一家公办学校就职,我没开玩笑。
其次,如果你搜索「广州开课吧」,弹出来的相关公司「北京开课吧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开课吧的主体。
虽然因为没有会员查不到相关控股信息,但和广州学员签订合同的甲方就是这家公司。

我想起6月份开课吧CEO给全体员工的一封信,说自己砸了多少本欠了多少债,真的好卖惨。
可那又怎样呢?口口声声让员工同舟共济,可事实上,连员工的工资、学员的基本保障都没做好。就连广州分部的事情,在发文之前都没做出回应。
虽说大难临头各自飞,也不奢求资本家和员工有福同享,但起码要满足法律要求保障员工和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吧?这对资本家来说真的这么难吗?
是的,对他们来说就是这么难,就像狗改不了吃屎的习惯。
在广州开课吧暴雷之前,YY学车已经先行一步玩失踪了。
7月9日,所有教练和学员临时收到YY学车申请破产的消息——意味着教练突然没了工作,学员还没考完驾照,而丢进去的钱被狗吃了。
被狗吃掉的钱能要回来吗?学员们一开始还是抱有希望的,因为还有交通局、派出所、人民法院,还有法律。
当然陆陆续续有些学员通过起诉,把学费要了回来,但YY学车赌的就是人的惰性,他赌绝大部分人懒得认真去通过法律起诉维护自己的权利。
事实上,他确实也做到了。
为什么他们敢这么做?因为这是互联网老赖公司的惯用手段,屡试不爽。
即便你吵到他们公司总部要求合理退钱,只要不打110报警,他们绝对按兵不动;
即便你是绝对在理的那方,他是绝对理亏的那方,只要不拨打12315,只要不维权起诉,他们就敢跟你耗着;
最可悲的是,你打110报警了,起诉维权成功要回学费了,YY学车的老赖行为并不会被登记在册,于是他们可以继续用同一种方法,继续跟其他人耗着,直到时机成熟偷偷申请破产,丢掉这家公司卷土重来。
03。
难道你还不知道破产的只是公司
老板依然赚得飞起?
真的不要认为老板申请破产后,在你面前大肆渲染自己的悲惨情节,他分分钟最后到手的依旧是你一辈子赚不到的钱。
为什么公司破产了,老板还是有钱?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如果是上市公司,CEO时不时会套现好几百万;即便不是上市公司,老板也会先将利润从公账转到私账,而财务敢怒不敢言。
当然这只是最浅显的玩法,聪明一点的会抓漏洞的就会:
在鼓励创业的大背景下,开多几家公司实在太简单了,然后在自己融资不顺利的过程中,安排好所谓的“投资”,走完流程后,直接就奔申请破产去了。
这下是不是恍然大悟,明白为什么老板们非要开这么多家公司,实际却只有一家有人上班。当然还有更多灰色地带的空子,就不能多说了。
但让我非常不爽的是,在申请破产的整条链路中,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员工可以知道公司在申请破产”,以及也没说明“员工可以了解破产清算的明细”。
为什么我会觉得不爽?因为老板可以瞒着所有员工提前转移资产,把个人利益最大化,然后想尽办法拖时间,最后还要装老好人告诉你:对不起是自己没能力,公司已经破产了。

04。
说完互联网的恶臭
轮到明星的信用问题
说实话,现在我对国内明星最后的眷恋,就是周杰伦了。对,就是被营销号说江郎才尽的周杰伦,被同行恶意攻击的周杰伦。
其实看明星,跟你交朋友的逻辑是一样的:
没人喜欢唯利是图的朋友,没人喜欢见钱眼开的朋友,没人喜欢欺骗感情的朋友。
你看贾乃亮为校园贷老板说好话时,那个老板是什么表情:

猪朋狗友,酒肉朋友,谁稀罕啊?
明星代言从来没几个真真实实评测商品、平台质量,反正自己收钱就好,粉丝后续出事怎么处理,你见过有几个明星帮忙出来撑场面的?笑死。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更接地气的KOL的原因,但历史是个轮回,哪个圈子人多相对应的平均人品就差。
尤其现在营销套路都被玩烂了,视频说几句就知道你是不是打广告,尤其我曾是爱好探店的人,看见某博主突然非常推荐我觉得难吃得不行的餐厅,我会直接拉黑。
有人说:“能赚钱的法子都不寒碜”,如果你拍手叫好的东西出现普遍事故,而你也敢跟金主喊话,那我觉得你人不错。
但你为了几个钱欺骗相信你的人,很抱歉,那不叫寒碜,那叫迟早遭报应。
作者介绍
0 评论